前言点点策略网
9月7日晚,俄罗斯用无人机和导弹对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袭击。
乌克兰方面称,从使用的无人机和导弹数量,以及覆盖范围来看,这是3年来俄军对基辅和乌克兰各地最大一次空袭。据统计,俄罗斯军队使用了810架无人机,以及13枚各种类型的导弹。主要目标之一是基辅。
空袭造成基辅的住宅公寓楼和政府大楼遭到破坏,这种情况是第一次出现。以前从未发生过。空袭在乌克兰各地造成了4名平民遇难,20多人受伤,包括许多儿童。
无人机洪流撕破基辅防线
9 月 7 日凌晨的基辅,防空警报声像哭嚎般持续了整整九个小时。当第一架俄军无人机突破防线时,谁也没想到这场空袭会成为俄乌冲突三年来最猛烈的一次打击。俄罗斯从库尔斯克、布良斯克等多个方向发射的 800 多架无人机和 13 枚 "伊斯坎德尔" 导弹,像黑压压的蝗虫群扑向乌克兰各地,而基辅成了这场火力风暴的核心靶心。
展开剩余87%乌克兰空军虽然宣称拦截了 747 架无人机和 4 枚导弹,但剩下的 56 架无人机和 9 枚导弹还是精准击中了 37 处关键目标。最让基辅市民心惊的是,位于市中心的政府大楼顶层燃起了熊熊大火 —— 这是冲突爆发以来,乌政府核心建筑第一次遭到直接袭击。斯维亚托申斯基区的居民在睡梦中被巨响惊醒,一栋九层公寓楼的外墙被无人机残骸撕开巨大缺口,碎玻璃和混凝土块铺满了街道,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抬出两名遇难者的遗体时,围观的人群里传来压抑的哭声。
俄罗斯国防部在空袭后冷漠地表示,打击目标仅限于乌军工企业和空
军基地,民用设施受损是乌军防空系统拦截失败造成的。但基辅市长克利奇科展示的现场视频却揭穿了这个说法:达尔尼察区一栋四层居民楼的墙面被导弹碎片击穿,多名儿童被埋在瓦砾下,消防队员用液压钳剪开钢筋的声音让人揪心。截至 7 日上午,这场空袭已造成至少 2 人死亡、20 人受伤,而基辅市军事管理局局长特卡琴科忧心忡忡地说,伤亡人数可能还会增加。
这次袭击彻底打破了基辅 "最强防空区" 的神话。要知道,这里部署了西方援助的 "爱国者""NASAMS"等先进防空系统,可面对俄军饱和式的无人机攻势,这些价值连城的防御武器显得力不从心。乌克兰国防部长什梅加尔不得不承认,俄罗斯用" 创纪录数量 " 的弹药突破了防线,而这种规模的空袭,已经超出了乌军现有防空体系的承受能力。
防空神话破灭背后的援助困局
泽连斯基在空袭结束后第一时间就拨通了特朗普和冯德莱恩的电话,镜头里他眉头紧锁,声音因为愤怒而沙哑。"看看他们做了什么!" 他对着电话怒吼,背景里是政府大楼冒着黑烟的屋顶。这位乌克兰总统很清楚,防空系统的失效不仅是军事问题,更是政治问题 —— 这意味着西方承诺的安全保障根本靠不住。
事实上点点策略网,乌军的防空漏洞早有预兆。虽然美国和欧盟吹嘘提供了 "坚不可摧" 的防御体系,但实际情况是,这些先进武器数量少得可怜,根本覆盖不了所有重要城市。洛克希德・马丁公司刚拿到 98 亿美元的合同,要生产 2000 枚 "爱国者" 导弹,可这些弹药还没出厂,乌克兰的库存就已经见底了。欧洲国家虽然嘴上喊得响亮,却舍不得拿出压箱底的装备,结果就是俄军无人机像逛菜市场一样闯进基辅市中心。
更尴尬的是,连外国机构都成了牺牲品。欧盟驻基辅代表处和英国文化协会的办公楼被炸得面目全非,玻璃碎片和文件散落一地。这让那些一直支持乌克兰的欧洲政客颜面扫地 —— 他们连自己国家的驻外机构都保护不了,更别说保障乌克兰平民的安全了。冯德莱恩急着放狠话,说要把乌克兰打造成 "钢铁豪猪",可前线士兵却在社交媒体抱怨:"豪猪的刺都被拔光了,现在就是只待宰的肥猪"。
乌克兰的困境远不止防空。打到现在,这个国家 70% 的弹药要靠美欧援助,粮食出口得看土耳其脸色,连电力修复都得求着联合国。泽连斯基所谓的 "顽强抵抗",其实就是硬撑着等待外援。这次空袭中,俄军明显是在报复之前乌军对俄境内炼油厂的袭击,可乌克兰根本没有足够的反击能力,只能被动挨揍。更要命的是,泽连斯基的 "以牙还牙" 反而帮了普京—— 俄罗斯国内民众看到炼油厂被炸的新闻,民族主义情绪高涨,普京的支持率不降反升,这下连谈判的可能性都变得更加渺茫了。
基辅降下半旗哀悼死难者时,整个城市都笼罩在绝望的气氛中。人们终于明白,没有足够的防空武器,所谓的 "主权和领土完整" 就是空谈。那些西方政客来视察时拍着胸脯的承诺,在俄军导弹面前全都成了笑话。现在乌克兰人最担心的是,下一次空袭会不会来得更猛烈,而他们的防空系统,还能不能撑过下一轮打击。
经济绞杀成美国新战场
就在基辅防空系统崩溃的同一天,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漫不经心地宣布:"我们已经准备好对俄罗斯实施第二阶段制裁。" 记者追问具体内容时,他却含糊其辞,只是重复说 "会很严厉"。这个时间点的巧合耐人寻味 —— 当军事援助没能阻止俄军进攻,美国似乎要把赌注压在经济绞杀上了。
其实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早就开始了。最阴狠的一招是针对印度—— 特朗普政府把印度商品的关税提高到 50%,理由是印度买了太多俄罗斯石油。这招釜底抽薪够狠,因为印度是俄罗斯石油最大的买家之一,失去这个市场,俄罗斯能源出口将遭受重创。可印度也不傻,国有炼油厂偷偷恢复了 9 月和 10 月的俄罗斯原油采购,毕竟能省下来的钱可不是小数目,三年来印度靠买俄罗斯打折石油已经省了 170 亿美元。
俄罗斯经济确实在承受压力。最新数据显示,俄罗斯可能要把 2025 年 GDP增长预期下调到 1.2%,预算赤字也可能超过计划的 1.7%。虽然 CPI周环比略有下降,但今年累计通胀已经达到 4.1%,老百姓能明显感觉到钱包在缩水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西方持续制裁带来的供应链断裂、外资撤离等一系列连锁反应。特朗普大概觉得,只要再加把劲,就能像压垮苏联那样搞垮俄罗斯经济。
可美国的算盘打得噼啪响,却没考虑到欧洲盟友的感受。欧盟国家被能源价格和通胀折腾得焦头烂额,根本不想跟着美国加码制裁。特朗普还在抱怨欧洲人 "不懂事",不愿意让乌克兰割地求和,耽误了他的 "诺贝尔和平奖梦想"。这种自私自利的态度让欧洲心寒,波兰新任总统纳夫罗茨基最近高调欢迎美军进驻,其实就是想找个靠山,免得被美国当成牺牲品卖掉。
发布于:重庆市查查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